院校介绍

国立台湾大学旧称台北帝国大学,成立于1928年,台大前身为成立于日据时期(1928年)的台北帝国大学,是日本九所帝国大学之一。台湾光复后,台北帝大于1945年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。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,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国立中央大学,成为教育部资注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。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,全校占地约达台湾省陆地的百分之一。 台大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著称,其教授、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莫大影响,校园亦为多次民主运动、学生运动的策源地。发展迄今已是华人社会最具声望的高等学术机构,在岛内所有学门皆大致处于龙头领先的地位,其入学分数不仅是其它院校相同学系的最高,大批毕业生亦担任各大行业的领导人物,迄今已培育出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、三名“中华民国总统”与为数可观的“中央研究院院士”,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。

身为名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一员的台大,目前正持续朝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,亦已于2008年被英国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评为全世界前200名的大学,位列第124名。2009年95名,2010年115名,2011年154名。

 

学术特色

 

学术评价

台大一向追求学术思想自由,提升台湾高深学术研究及教学,也以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自由的校风著称。2005年及2008年在教育部所推出的“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”获得各校中排名第一的新台币30亿元补助,获选为发展成国际一流大学之重点学校,代表台湾在五年争取晋升全球前一百大的机会。在2007年度的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(TimesHigher)的世界大学排名中,台湾大学在总平均方面排名第102名。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公布的2007年世界大学不分领域排名,台湾大学全球排名则为第172名,是两岸三地第1名。2008年5月,高教评鉴中心公布之ESI学门排名(进入排名系表示为全球前1%),台湾大学总计有14学门进入排名,居全台各大学之冠。

 

研究重点

近来重要之研究领域包括:

医学(基因体医学、磁振造影)

历史学(东亚儒学思想史)

管理学

物理学(粒子物理学、天文物理学、宇宙学、凝态科学)

政治学(东亚民主化)

生物科技

法学

心理学(华人本土心理学)

电信科技

教育(基础科学教育)

材料学(纳米材料、有机光电材料)

 

学校环境

2005年台大举办全校票选活动,票选出“台大十二景”,分别为新总图书馆、醉月湖、椰林大道与旧校区、傅钟、台大校门、傅园、大学池、旧医学院大楼、生态池、舟山路、校总区农场、共同三松。

 

校总区

台大校总区位于台北市大安区,占地113公顷,也是台北帝国大学旧址,为全校行政及大部份学院系所的总部,包括总办公处、文、理、工、社科、生物资源暨农、管理、生科、电机资讯等各学院、系、所、夜间部、图书馆等。此外尚有农业陈列馆、农业试验场、家畜医院、渔业生物试验所、水工试验所、女生宿舍六栋、研究生宿舍二栋,而男生宿舍八栋及一部份教职员宿舍,则建于校总区四周。

从罗斯福路及新生南路校门进入台大校总区后,即是有巴洛克式建筑轴线风格的椰林大道,两侧种植大王椰子,这项设计在帝大时期就已经存在,但终点只到四号馆。椰林大道两旁种有杜鹃花,是台大的校花。椰林大道两旁和校舍之间常见的植物有樟树和龙柏,这两种植物主要是在国民政府来台湾后种植的植物。

台大的建筑特色奠定于帝大时期,为当时的总督府营缮科所设计。采用罗马式的建筑风格,大量使用“拱门”、“门庭”的设计,展现空间上的层次,强调入口的位置。内部的设计也采用回廊式的设计。建于帝大时期的建筑包括一号馆、二号馆、三号馆、四号馆、五号馆、文学院、旧总图书馆(校史馆)等,建筑外墙贴有13沟面砖。其中一号馆的拱门入口有两个,有别于他栋建筑。文学院的拱型窗为四个一组,且在建筑的两端有收头的设计。

 

教学地位

台大一向以致力于追求学术思想自由、提升台湾高深学术教研著称,该校目前正朝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迈进。在2007年,台大被英国《泰晤士专上教育增刊》评为全球前200名的大学,位列第102名。

 

所获获奖

 

校内奖项

傅斯年先生纪念奖

93年学术研究奖各类奖项

 

国科会

 

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

国科会杰出研究奖

国科会特约研究人员

国科会杰出特约研究人员

吴大猷先生纪念奖

 

教育部

教育部国家讲座

教育部学术奖

 

中研院

中央研究院院士

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

财团法人杰出人才奖

 

免费咨询